中国代理网 - 代理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代理指南 | 代理资讯 | 加盟宝典 | 进口商品代理 | 连锁加盟 | 品牌顾问 | 招商政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品牌顾问 > 【金融3·15】以案说险:警惕非法“代理维权” 依法理性维护权益
7.biz | 商业搜索

【金融3·15】以案说险:警惕非法“代理维权” 依法理性维护权益

信息来源:d-w.cn   时间: 2025-03-17  浏览次数:34

image.png


一、案例简介

洪女士因创业失败导致无力偿还信用卡欠款。有一天,她接到自称“专业团队”的电话,声称可以帮助她通过恶意投诉银行大幅减免信用卡欠款息费。正当洪女士感到心动,欲与其签订代理维权协议时,突然想起在国家反诈中心APP里看到的诈骗案例,意识到这可能是骗局。于是洪女士致电4006695566中国银行信用卡客服咨询,我行工作人员收到客服工单后迅速联系了洪女士,根据她的实际情况提供了相应的个性化还款方案,轻松解决了洪女士的还款困境。同时,提醒洪女士不要轻信网络上的“非法代理中介”,如果遇到还款困难,请及时联系银行等官方金融机构协商还款。

二、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打着“维权”的旗号,实施诈骗活动。这类骗局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虚假承诺

声称能够帮助消费者“全额退保”“减免债务”“修复征信”等,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诱导其支付代理费用,但实际上根本无法兑现承诺。

打造人设

假冒律师事务所、法务公司、消费者协会等正规机构的名义,打造专业人士人设,骗取消费者信任。实际上,根本没有合法资质。

恶意投诉

教唆或代理金融消费者向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进行大量恶意投诉,扰乱正常金融秩序。

虚构事实

通过伪造证据、虚构事实等方式向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施压。这种行为不仅无效,还可能让消费者陷入法律风险。

诱导收费

以“维权服务费”“调查费”等各种名义,向消费者持续收取费用。费用到手后,可能就拖延处理或者直接失联。

三、案例警示

为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提示:

提高警惕

天上不会掉馅饼,金融消费者应对“全额退保”“减免债务”等虚假承诺保持警惕,避免轻信。同时,应保护好个人信息,避免将身份证件信息、银行卡信息、手机验证码等敏感资料泄露给身份不明的第三方。

合法维权

金融消费者在遇到纠纷或问题时,可通过正规渠道,如金融机构客服或当地消保中心沟通解决,也可通过诉讼、调解、仲裁等正规渠道合理表达诉求、依法理性维权。

及时举报

金融消费者若发现非法“代理维权”黑灰产业线索,应及时向金融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代理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