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案例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林先生于2017年1月4日在中国人寿平和县支公司(以下简称“平和国寿”)投保“国寿鑫福赢家年金保险”,每期保费3万元,保险期间为保险合同生效之日起至被保险人年满88周岁,缴费期为5年。2018年1月林先生因资金周转困难无力缴费,于续期交费当月办理退保,平和国寿按照合同约定,以现金价值支付退保金。
2022年6月6日平和国寿接到漳州银保监分局通知,林先生进行信函投诉,投诉内容大概为:投保时业务员称利息比银行高,可以按复利计算,交满年限可以支取,现发现与实际不符,表示不满。要求不以现金价值作为退保金,需退回所交保费。
平和国寿在接到通知后即展开调查核实,研判出此案有第三方参与。大概清楚第三方的套路后,工作人员上门积极与林先生沟通并了解相关情况。工作人员首先向林先生详细讲解了保险的功用,再通过几个案例及近期上海抓获的一批“代理退保”的黑产,向客户告知“代理退保”会无形中向第三方暴露个人信息,如第三方真的得逞便会将次作为例子到处宣扬,对于使用该手段获取的利益保险公司也会将该客户列入黑名单等各种危害。
林先生听后便透露了与找第三方“代理退保”联系的整个过程:林先生是在今年一次朋友聚餐时听一位朋友说她专门在为客户“代理退保”,而且可以全额退保,只要交300元定金就可以,等全额退保金下来后,对方只收取30%代理费。林某觉得这个很划算,当场就给了该朋友300元现金,第二日按对方要求提供了身份证、银行卡影印件及保单信息。第三方于2022年6月用林先生的名义以信函投诉的形式向监管部门投诉平和国寿销售误导。
因第三方的隐秘及狡诈整个过程并未留下证据,加上明白了整个事情的利害关系,最终林先生决定撤诉。
二、案例分析
近年来因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少客户因经济问题无法继续交费,从而让“代理退保”黑产愈发猖獗,朋友圈微信群随处可见,不仅扰乱了保险公司的正常的经营秩序,更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客户的信息也在无形中被泄露。
本案中林先生向第三方提供了本人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并且缴纳了所谓的代理定金,不但造成了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风险隐含,还承担了经济损失。
三、风险提示
保险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投保的意义在于:守住赚到的钱,护住美满的家。买保险其实是用少量的钱转嫁自己和家庭的风险,不能因为缴了保险费没有得到经济回报就认为很吃亏,更不能为了“赚钱”而去投保,最后不仅不能赔付,还可能触及法律。
风险一:终止正常的保险合同,丧失风险保障。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等情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风险二:资金二次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某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在退保前要求消费者支付手续费或缴纳定金,并煽动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歪曲事实、捏造信息,向金融监管等部门投诉,以达到其收取高额代理手续费、截留套取资金、唆使消费者转购非法理财产品或参与非法集资等目的。
风险三: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某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的幌子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退保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可能进行其他违法违规犯罪活动。
风险四:树立科学消费理念,谨慎选择退保。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正确了解保险保障内容,正确认识保险的保障价值及保单退保相关权益。根据《保险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投保人解除合同的,保险人应当自收到解除合同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可见,退保是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而不是全额退还保费。如对保险合同存在疑问,可通过拨打保险公司全国统一客服热线、登录保险公司官网、联系保单服务人员等方式向保险公司咨询。
作者:中国人寿平和县支公司 郑彩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