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一些保险消费者被诱导办理退保、保单质押贷款后,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被骗的案件屡见不鲜,市场上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保险公司,实施“退保理财”诱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频发,此类案件具有犯罪手段新颖、欺骗性大、隐蔽性强等特点。
投保人王女士通过某保险公司投保终身寿险,投保不久后,在某微信群内结识了自称银行高端理财经理的赵先生,赵先生告诉王女士保险公司产品现金价值较低,不如自家银行提供给高端客户的大额理财,并承诺王女士可以代为办理退保,用一些“手段”要求保险公司补偿一定退保损失,然后用退保的资金到其所在的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从而获得高额利息。
王女士片面听信了赵先生的建议,将保单交由赵先生代理退保,并多次配合赵先生到保险公司大闹。在保单退保几个月后,王女士突然发现赵先生无法联系,到其自称所在的银行网点咨询时,银行核查并无此人员,该银行也未查询到王女士购买的任何理财产品。王女士才终于意识到自己被欺骗,后续联系公司想恢复保单,但因保单已退保终止,保障无法恢复。
此案中,消费者原持有交费多年的保障型保险产品,险种特点是保障消费者人身权益,由于被冒充银行高端理财经理的不法分子诱导,对保险产品产生怀疑,盲目的追求所谓的“高收益”、“回报快”等宣传噱头,冲动退保或保单贷款后,购买不适合或不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或直接被骗取钱财,承担损失的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的保障。
消费风险提示
01理性消费,正确理解保险产品功能
消费者在掌握保险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需求特点,多问、多听、多分析。充分了解保单的特点、保险责任、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后,谨慎选择保险产品。
02认清资质,不让不法分子有利可图
消费者在接受服务前,应通过查看工作证、拨打金融机构客服电话等方式,多渠道核实相关服务人员信息,不给虚构身份或职务的不法分子有利可图的机会。
03合法维权,正规渠道维护自身权益
合法维权,正规消费者如果对购买的产品有疑问或服务需求,可通过保险机构官方客服电话、当地服务网点、官方APP或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咨询、维权或办理业务。维护自身权益。
建议消费者在办理业务时,务必仔细阅读操作提示,了解操作详情,不要盲听盲从。对于存疑的讲解或者操作指导等,保留相关证据材料,及时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