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领域代理维权“灰黑”产业乱象有所抬头,非法代理维权组织披着法务咨询外衣,在手机应用商店推出债务优化、征信修复等手机APP,引导债务人下载相关APP,进而非法牟利。
笔者认为,债务人切不可轻信此类维权信息。非法代理组织或个人声称可以帮助债务人解决信用卡、网贷逾期甚至是征信修复问题,让债务人实现延期还款、不再增加负债。但这些代理中介正是抓住债务人急于挽损的心理,一方面要求债务人按照信用卡的不同逾期额度比例预先支付咨询费、手续费,然后又以高收益为诱饵,引诱债务人购买理财产品,进而实现从新业务佣金中套利。另一方面所谓专业维权实为诱导债务人捏造事实向有关部门反复投诉,故意“碰瓷”金融机构,并与代理人签订防悔约条款、收取违约金,代理人甚至还接管债务人的联系方式,阻扰债务人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正常沟通,根本目的在于获取不当利益。
从监管机构发布的消费提示可以看出,此类代理维权社会危害大。不管是以往隐匿在网购、社交平台上的代理维权,还是眼下利用APP揽客,最终侵害的是金融消费者合法利益。例如,有的非法代理组织以维权为诱饵,伺机收集债务人银行账户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参与非法集资、诈骗或洗钱犯罪。还有的非法代理组织以债务人名义伪造金融信息,一旦违法事实被查处,债务人也难逃相应的法律责任。由此可见,非法代理组织维权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必须采取有效举措斩断其利益链。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多部门形成合力,持续开展整治代理退保、征信修复等打击代理维权黑产专项行动,有力遏制非法中介肆意诓骗债务人行为。但是,非法中介往往变着花样拓展所谓代理业务。因此,监管部门有必要通过完善非法代理组织及责任人失信“黑名单”共享体系,堵住代理维权乱象漏洞。此外,还要联合司法机关,对那些非法代理退保、代理维权的组织或个人行为予以严惩,涉嫌违法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遏制非法中介蔓延要畅通正常维权渠道。金融机构应完善消费者投诉渠道,及时化解消费者合理合法诉求,久而久之,那些走偏门维权的乱象也就减少了。目前,在监管合力之下仍有个别非法中介以身试法,金融机构应摸清这些金融“黑产”的打法套路,建立合力应对机制,对有问题苗头的客户设立预警防范安全门。比如,马上消费、招联金融等消费金融机构和浦发银行、重庆银行等银行机构已组建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形成信息共享机制,配合监管部门、司法机关开展专项行动,有效打击了非法中介蔓延的势头。
此外,作为债务人,维权切莫病急乱投医。非法代理中介不但不能解决债务逾期、征信修复等问题,反而会加重债务人债务负担。这也在告诫个别债务人要选择监管部门公布的正规渠道依法理性维权。否则,一旦参与非法代理维权这场游戏中,违法违规的苦果最终只能自食自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宝会)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