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退保”这条黑色产业链一直屡禁不绝。
2020年12月,广东省开平市人民法院审理判决一起退保黑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嫌疑人与其犯罪团伙在没有保险从业资质的情况下,非法盗取消费者参保信息,并自称是保险公司售后人员,诱导消费者办理减保、退保,并推荐保险产品,涉案金额超6000万元。同时,经调查发现嫌疑人手中拥有超千条客户信息,涉及客户800余人。开平市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嫌疑人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作为普通保险消费者应该怎么甄别黑中介的套路呢?
代理退保黑中介基本遵循6个步骤:
第一步,打广告、买信息、在各大网络平台搜集投保信息。
第二步,以“全额退”为幌子怂恿退保。接触客户,了解投保经过,完善信息,找准产品漏洞,怂恿退保,承诺全额退。
第三步,签署协议,收取定金。
第四步,切断客户与保险公司的联系。指导客户取证,要求客户配合去保险公司修改联系方式,甚至有代理直接控制客户手机号、银行卡,阻断客户与保险公司的联系。退保到手后,代理通常会收取退保金30%的报酬。但收代理费并不是结束。
第五步,销售另一家公司的保险,收取保险公司佣金。
第六步,把客户信息卖给下一家。业务价值开发完成后,将信息再次转卖给下一家。
中国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代理退保”行为隐藏至少以下三种风险:
一是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为牟取利益,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冒充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称消费者所购保险产品“存在欺诈行为,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或“继续持有保单将蒙受经济损失”等,挑唆、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终止正常的保险合同,使消费者丧失风险保障。消费者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二是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某些“代理退保”行为并非真正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是以牟利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退保后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其他公司保险产品以赚取佣金。部分组织还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费者银行卡及身份证复印件等,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甚至有不法团伙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一旦落入骗局,消费者资金损失难以挽回。
三是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幌子获取消费者信任,并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组织还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存在较高的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有的组织甚至在消费者想终止“代理退保”协议时,采用极端手段骚扰消费者,迫使其再次投诉。